我们交大的校友黄胜学长参加了2022 年万锦市选举,角逐第三选区议员。
黄胜师兄立足华人社区参选,是我们交大校友的共同骄傲。带着对黄师兄的敬仰,我代表交大校友会和他做了一个交流采访。
黄师兄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建筑专业,98 年移民加拿大,后在多伦多大学获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06 年至16 年回国从事建筑设计规划工作,在该行业耕耘多年,对规划对城市的影响有颇深的见解。行前我准备了几个问题,作为交流的提纲。
您认为您所面向的社区,最关心的议题是什么(如教育、环境、文化、安全、社区发展、经济)?
黄师兄竞选的UnionVille 愚人村社区,按照他的说法是三分天下,基本上是西人、港人、大陆人三足鼎立。
城市规划项目对社区的影响不可小视,尤其是一些市政计划开发的项目,像No Frills Plaza, BMW的商业开发,会引入例如48 层高楼在内的一系列高层建筑和高密度小区。一系列的城市开发项目,对北至16 街、南到HW7、东起Warden、西抵McCowan 的这一区块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一片区将会引入5 千个单元的公寓以及1.5 万人口。随着人口的增加,零售、商业、学校等配套规范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这是关系到每一个居民的议题。
黄师兄提出了“前置关心” 的概念以及Prudent Protection 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的确,如果没有在听证、计划、审批阶段提前做好工作,遗患未来悔之晚矣。
您投入本次竞选的动机是什么?您认为这和社区最急切的议题之间有多少切合度?
黄师兄由于在建筑设计和规划领域浸淫多年,职业的素养让他看到了万锦市愚人村社区开发项目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在交流中,明显能感到黄师兄那种“社区和谐、匹夫有责”的担当,坦率地讲,我个人认为这正是华人,尤其是大陆移民的短板。
正是责任心驱使,黄师兄决心投入选举,用他的专长为邻里做贡献。
黄师兄敏锐地抓住了很多方面的问题:市政配套、基础交通、医院学校、社区服务、游乐场所、图书馆的负载极限在哪里?展开分析、娓娓道来,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本次竞选您观察到的万锦市以及愚人村华人的参与度?
这次我看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统计:万锦市的投票率达到了32%,这远高于Mississauga、Brampton这些我印象中印度族裔聚集的、投票率会比较高的社区,这两个城市的投票率仅为20%多一点。这刷新了我的认知。
黄师兄有自己的一套拜票敲门记录、电话回访等方法收集到的统计,他认为西人的投票率比较高、港人次之、大陆族群最低。大陆人在拜访的时候能够达到几乎100%允许插排、留下联系方式,但是他估计最后的投票率非常低。
这里面有多种因素:一方面大陆移民符合选民资格的占人口比例低;更重要的是没有多年养成的选举习惯和文化。但这正像到一个所有人都光着脚的岛上推销鞋子,悲观的销售认为鞋子没有市场,乐观的销售认为给每个人穿一双鞋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改变华人社会的参与度,这大约也是黄师兄参选的使命之一吧!
您这次参选的体会是什么?
这次参选时因为看到市政规划的种种弊端,不免有点仓促披挂上阵。尽力做到最好、无愧于自己就好。
我们移民到这里,应该珍惜北美社会环境,民主非万圣节免费的糖果,伸手可得,利益需争取而来。华人如果不发声,就会被忽视。
这次参选、得到了教会、一些社交媒体群(如复旦、铜陵、湖南老乡群)、高中生义工等的大力支持。
有人问黄师兄是否还会继续参选,他的回答是“只要你们继续支持,我就会参选”。在将来的参选中,希望能够得到交大校友的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道别黄胜师兄回家,看着路上满地的枫叶,有些汗颜和惭愧。知易行难,大多数移民都知道参政参选的重要性,但是在投票时又会松懈。思考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在少数。选前我也曾经想帮黄师兄做义工,但是一来二去又因为种种事情耽搁了。
我在想,如果黄师兄下次参选,一定需要发动交大校友这个亲密的群体里为他擂鼓呐喊,为黄师兄出力加油。在安大略湖畔的万锦,也有交大群星璀璨的一道光亮。
(老杨供稿)